7月13日至19日,为期7天的“2014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同济大学分营活动”圆满结束了。来自云南、重庆、内蒙古、上海、四川等内地9个省份及港澳地区,共204名优秀高中生,在同济大学度过了精彩难忘的七天。在各个科学营活动的现场,你都可以发现身穿白色或灰色T恤的大学生,他们的胸前印着同济大学的LOGO,他们忙碌的身影确保了此次同济大学科学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他们就是——201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同济分营志愿者。此次活动总共招募了25名志愿者,分为活动组、联络组、后勤组、宣传组,他们来自同济大学不同校区、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牺牲了各自的宝贵假期,积极参加到科学营的志愿服务当中。
【负责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一 宋彦骅
作为此次科学营的负责人之一,对于科学营的感情有激动、吐槽、欣慰、感动。。。但最多的是感恩,感恩印小晶老师能给我这次机会参与活动,感恩能有机会接触两百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可爱高中生们,感恩能与二十多名自己亲手挑选出来的志愿者们一起共事那么多天,感恩自己又一次的成长。7月13日至19日,期间的辛酸太多太多,但我们的志愿者从来没有喊累放弃,个个都异常给力,特别是大一的小朋友们,PS、宣传、IT、搬砖样样都会;熬夜亦是家常便饭,但有了身边的小伙伴的陪伴,通宵也成了甜蜜的享受。
科学营顺利的结束了,但我们之间的友谊才刚刚启程,相信这一段经历会成为所有人的美好回忆。最后我要说,我爱科学营,我爱印老板,我爱每一位志愿者!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研一 王晨莹
虽然科学营只有短短一周,但我驻扎在大活一个多月,从活动整体策划到每一个细节的完善,也提前体验了一把上班族的感觉。最难忘的还是跟志愿者、营员们相处的七天,跟小伙伴们有了深厚的感情。我们一起哭过,笑过,科学营是我这个夏天最难忘的收获。
【活动组】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一 满溪柳
7月14日这一天,是开幕式前唯一可以准备的时间,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写完破冰活动的感想总结后,从早上开始,写拼图方案,写学科宣言,修改主持稿,弄背贴,跟着学姐跑办公室……午饭、晚饭都是大家一起在大活吃的。晚上,我们活动组的两个人和骅姐、晨洁姐一起驻扎在大活,继续顺第二天的流程。这也是我进大学以来第一次在大活呆到7.15的1点多,壮着胆从大活回到了寝室。其实最难忘的不仅仅是从做拼图方案中学到了怎样写出一个清晰易懂的方案,从修改主持稿中了解到了一场开幕式的主持人应该有怎样的姿态,从跑办公室请教中体会到了如果沟通更加温和但有效……难忘的还有一群人坐在一起,为了第二天的开幕式一起做事情的团队感。一起吃午饭、晚饭,一起熬夜,有时候青春里必须要有那么一群人一起的记忆。
【联络组】

人文学院 大二 唐丽馨
今天是我生日!20岁生日竟然在科学营志愿工作中渡过真是很意外也很有意义的事!这次作为志愿者,我想做的就是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切入,让大家的科学营生活舒适、充实、开心,关心营员衣食住行的点滴细节,督促他们认真听讲座、记笔记、写营员日记,同时也希望他们在学习中收货友谊和快乐!看到营员们时刻扬起的笑脸,我突然觉得,参与此次科学营志愿者活动,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20岁生日礼物!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研二 刘王瑞
7月13日,科学营如期开营。看着志愿者们辛苦而开心的工作,我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晚上十一点半,我迎接四川的同学抵达上海虹桥。在喷涌而出的火车站出口,生怕漏接学生的我们,高举“上海高校科学营”的招牌。好几次,有人看到牌子,朝志愿者点头,我们微笑的看着他与身边接客人握手。突然间,一群精神抖擞,富有纪律的年轻人吸引了志愿者的目光,而他们东张西望的眼神让我们确定他们就是我们要接的同学。愉快的寒暄与合影后,志愿者与营员们上车回营地----同济大学。“妈,我到上海了,现在坐车去同济”、“你可以发条短信,就不用长途漫游了”、“你们给家人都通知了没有”,四川人特有的口音告诉我:科学营开始了!
【后勤组】

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一 金晨洁
科学营至此已圆满结束,心中百感交集,虽略有遗憾,更多的是满满的幸福感。在幕后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们重温少年时光是莫大的遗憾,但是,看着活动一点点顺利的展开,便知道什么是幸福与满足。每一朵绚烂烟花的背后都有黑夜完美的衬托,做好后勤工作,助力跟车志愿者,就是此次活动我所承担的职责。虽然扮演着辅助角色,但是我知道我自己的责任所在,站好后勤岗是让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此外,整整一周的并肩作战,让我们志愿者团体也产生了深厚的情谊,这股相互扶持相互鼓舞的力量是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感谢科学营,感谢同济,让我同时收获了友谊与成长。

人文学院 大一 钟陆芳
我一直认为志愿者是一个非常光荣而神圣的称呼,“累并快乐着”是每一个志愿者的真实写照。在服务过程中,我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进行交流,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带给我不同的感受。一路上,他们的青春活力、好奇求知、天真可爱,都让我回忆起了自己的高中时光——那难以忘怀的、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时光。
【宣传组】

外国语学院 研一 胡文静
科学营的活动丰富多彩,作为一名小记者,必须时刻跟踪科学营的各项活动,及时报道。无论是13日的营员接机、接站,14日的“2014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上海科学营开营式”,15日的“同济分营开营式”,16日的分营活动随访,17日的一日一营“同济分营简报”,18日的嘉定校区、上海科技馆参访活动,19日的活动总结,还是后期的活动成果整理,时刻充满紧迫感。此外,还要面对每天下午4点或是晚上8点前提交稿子的deadline。因为新闻要求准确性、时效性,有时候白天跟活动,活动一结束得马上回去赶新闻稿,然后筛选活动照片。为了不影响新闻的时效性,有时候还得提前把新闻稿的初稿写好,活动结束后再修改定稿。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每天的活动都很充实;虽然感觉很疲惫,可是每次在微信公共平台上看到自己写的稿子或是拍的照片,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回顾科学营的点点滴滴,还有一起奋斗的小伙伴,很开心很美好很难忘很珍贵!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研一 叶文青
我曾经在微信上分享过一句话:“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你熬夜去完成的”,参加了科学营的志愿者活动之后,我意识到,生活中还是有一部分事情,是你心甘情愿为之付出而无视你以前所崇尚的箴言的。作为科学营的宣传组成员,常常透过镜头去发现科学营活动的精彩,通过文字去表达自己对活动的喜爱。每天晚上,都要等到上海青少年科学社的推送看到有关同济分营的报道才安心。很开心能够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为为期七天的科学营工作,在这里,研一的学姐是萌萌哒,大一的学弟是晚会的大导演,我们平等而相互信任,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关注分营(了解该分营更多内容)走进营地(了解各高校科学营活动)